问:第一部分提到很多圣经中女性的故事,有没有哪一个特别让你印象深刻?
答:我印象深刻的是,在讲路得记的时候,作者特别提到拿俄米作为信仰传承者的作用。她失去丈夫和儿子,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刻经历了神信实的爱,当她怀中抱着俄备得时,一定会给这个孙子讲述神拯救她的故事。
俄备得就是大卫王的祖父,神的故事代代相传,也必然塑造了大卫王的信心,因此,有人说“拿俄米的影响遍布整部诗篇”,大卫在患难中真挚的信心,就让我们联想到拿俄米,因为拿俄米正是在最黑暗的时刻遇见了神。
拿俄米把她的信心传承给了大卫。她经历神的拯救,也主动传承信仰,因此我们才能在经文中读到女性视角的故事,女性的声音没有被忽视,而是被聆听,被记载下来,让我们都可以从中学习。
问:第二部分讨论到教会要重拾使命,这部分主要在回应美国一些关于男女角色的定义和教导,作者为什么觉得教会需要重拾使命?
答:这部分开始,作者提到:互补主义为合乎圣经的男性和女性特质下了定义,这个定义强调男性的权柄和女性的顺从,并且认为教会门徒训练的目标,就是培育合乎圣经的男性和女性,反对所谓“性别模糊的门徒训练”。
但作者认为,圣经没有一处提到,所有女人要顺从所有男人,女人的作用就是肯定男性的特质。实际上,我们每个人的目标都是成为基督的形象。男人和女人为着同一个使命蒙召,要追求同样的美德。
教会如果按照互补主义进行门徒训练,区分性别角色,那么,女性的门徒训练往往会在神学上比较浅薄,重点放在家庭领域。这导致很多渴望认识神和服侍神的女性,因为在教会中没有机会受神学装备,也没有发挥贡献的空间,就开始在教会外的事工机构服侍,因为她们在那里可以学习,教导,发挥影响力。于是,事工机构开始承担很多教会的职责。
但作者认为,事工机构虽然做了很多美好的工作,却无法取代教会。“事工机构没有敬拜宣召,没有认罪,没有赦免的确据,没有洗礼,没有圣餐,没有祝祷,也不像教会受到长老团队的监督”。而教会才是圣约群体,是基督的新妇,神呼召我们在教会中与他联合,也彼此联合。
门徒训练应当在神的家中进行,神把大使命交给了教会,教会是基督的学校。教会需要重拾使命,让男女共同接受教导,一同服侍,发出对等的声音,这才是真正的互补主义。
问:你在教会有觉得教会很强调某个女性或男性角色吗?
答:我所在的教会,是从一个福音机构的校园事工发展而来。这个福音机构不强调男女角色的区分,弟兄和姐妹都可以教导和带领。当年有一批学生毕业后,就成立了一间教会,服侍的工人有事工机构的同工,还有曾经的学生领袖,教会或许也延续了这个校园事工机构的基因,在侍奉职责上,不区分男性和女性,每个人都接受同样的门徒训练,都可以教导,讲道,带领教会。
问:第三部分讨论到要恢复每个信徒的责任,作者认为教会的弟兄姊妹对彼此有什么责任?
答:互补主义的教会限制女性平信徒深入学习和教导,却不会同样限制男性平信徒。而在早期教会,使徒们以极大的勇气和努力,去对抗当时的父权制文化,让女人和男人一起敬拜,一起学习,共同服侍。
比如说,马丽亚坐在耶稣脚前听道,就是一件反文化的事,那个时代的拉比不会教导女性,女人是不可以参加妥拉学习的,但耶稣却说,马丽亚在他脚前听道,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,是不能夺去的。马丽亚必须学习他的话语。
再看看今天的教会,人们却在限制女人的学习和服侍,忘记了女人也同样要跟随耶稣,并作出贡献,她们的声音不可或缺。
圣经中有大量经文谈到信徒彼此之间的责任,这些经文并没有区分性别,所有信徒都有责任彼此教导,彼此服侍,彼此相爱。